科技之光让牧民生活喜洋洋 ——科技兴蒙-鄂尔多斯绒山羊良种选育与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来源:内蒙古纤检 发布时间:2023-03-17 点击:437 字体:

有人说,从鄂托克到世界中心只有一根羊绒的距离;还有人说,鄂托克是阿尔巴斯的故乡、鄂尔多斯的绒仓。这些话无不印证着绒山羊产业在鄂托克旗的地位。

绒山羊产业是鄂托克旗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阿尔巴斯绒山羊已经成为鄂托克旗最靓的形象代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作为自治区畜牧业大旗,鄂托克旗在科技兴蒙-鄂尔多斯市绒山羊良种选育与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加持下,从育种、养殖、生产、交易等全产业链入手,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科技力量,推动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向种、绒、肉一体化发展。

3月8日至10日,项目课题组单位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协同鄂托克旗农牧局、鄂克托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对项目示范户进行了核查,成效显著。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已覆盖鄂托克旗3千多户牧民,阿尔巴斯绒山羊种质资源、羊绒品质、绒肉一体化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培育并推广优质种羊2587只,母羊49900余只,高效繁殖母羊14490只,示范户母羊繁殖率由项目前的90%左右达到110.26%,产羔率达到136.6%,养殖核心区内羊绒细度14.5微米以下的母羊数量占到基础母羊的45%以上,成年母羊个体产绒量达到600克以上,经济效益增加超3100万元。同时,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羊绒产业组织化创新,构建了绒山羊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培育了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示范性数字化牧场,引领了绒山羊产业的转型升级。

优种选育保根苗

“曾经一个时期,我们盲目追求绒山羊的数量和产量,致使阿尔巴斯绒山羊个体性能退化,平均产绒量和羊绒品质下降,产羔率低,失去了综合品质优势。”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薄永明介绍说。“我们要把这个传统产业做好做强,首先就得保证优质畜种的优势。”项目课题集成应用BLUP等选种方法,推广优质种公羊或人工授精技术体系,从种源着手,通过选种选育,改善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推动阿尔巴斯绒山羊超细型、绒肉兼用型、高繁型特征的优质种群及“双优双高”优质种群的建立,带动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振兴传统产业,打造世界级羊绒产业,杀手锏就是种源。”鄂托克旗羊绒生产加工企业伊吉汗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有志在座谈时一直强调种源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项目年培育优质种羊2587只,养殖核心区内羊绒细度14.5微米以下的母羊数量占到基础母羊的45%以上,成年母羊个体产绒量达到600克以上,经济效益增加1000万元以上。通过优质种羊选育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使项目区的各项资源环境得到了有效利用,在提高绒山羊个体产出率、减畜不减量的同时,缓和了天然草场压力,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营养调控保质量

草原生态恢复推动着绒山羊养殖模式由传统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过渡,营养调控是科学养殖不可或缺的环节。项目通过绒山羊营养调控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技术研究的集成与推广,引导牧民在绒山羊科学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方面向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绒山羊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项目的实施为牧区绒山羊健康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绿色、安全的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绒毛用羊个体产出率和绒山羊绒肉生产性能,保障了绒山羊生命周期绒肉品质,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使近千户农牧民从绒山羊养殖过程中获得稳定收入,有力地带动当地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纤维品质监测做支撑

“科技创新助力羊绒产业发展,从一根好羊绒开始。”这是课题组达成的共识。羊绒好不好谁说了算?内蒙古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承担项目中基于大数据下的毛绒品质评价追溯、评判和合理利用课题研究,开展绒山羊纤维品质动态监测,用最权威的数据对羊绒品质进行科学的判定,为全产业链各环节科技介入提供数据支持。

项目共监测6个乡镇479家牧户56327只阿尔巴斯绒山羊纤维品质,及时反馈了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牧民、合作社、种羊场依据监测结果进行“淘粗补细”。同时,为鄂尔多斯羊绒拍卖会拍品进行现场抽样检验,为羊绒交易提供结价依据,推动建立了优质优价交易机制。监测结果显示,鄂托克旗的羊绒,2022年粗型占比较2021年降低了15.55个百分点,细度变细了0.55微米。

“过去想找到15.5微米以下的绒那可难了,现在我家的绒已经有超过80%的都在15.5微米以下,最细的已经达到了12微米以下,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示范户牧民斯庆毕力格高兴地说道。2021年鄂尔多斯市羊绒收储奖补资金发放时,斯庆毕力格拿到了优质优价奖补资金28575元,今年这一项奖金预计会达到10万元左右。

2022年,鄂托克旗政府和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监测分析报告,推动企业在收购价基础上,按羊绒细度等级,每公斤再增加50-500元奖励,直接为农牧民增收200万元以上

“纤维品质动态监测贯穿育种、养殖、交易、生产加工到品牌建设全产业链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也是实现整个项目各课题有效衔接的关键一环,为绒山羊产业增产量、提品质、建品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内蒙古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王莉主任介绍说。

项目首次建立了纤维品质数据库,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毛绒纤维品质大数据追溯平台,与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大数据平台对接,实现了数据共享,为绒山羊优种选育、科学饲养、羊绒分级等提供指导。开发了羊绒品质“数字馆”微信小程序,农牧民轻点手机就可随时察看自家山羊绒品质监测数据。课题研究为羊绒产业优势品牌培育和原料使用端溯源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羊绒产业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算与评价研究,也是提高区域品牌核心竞争力和环保价值的重要抓手,为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产值增量化绿色生态养殖和绿色制造,推动我区毛绒品牌走向生态化、高端化提供了依据。

高繁短育促发展

如何在天然草场的载畜力承受范围内提升绒山羊产值,项目给出了最佳答案——高繁短育建基地,即通过绒山羊高效繁殖技术提高产羔率,羔羊短期育肥技术加快羊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建设饲草料基地补充高蛋白含量的草饲料保障羊只的营养水平。

2021-2022年共示范推广绒山羊高效繁殖技术14490只能繁母羊,增加经济效益449万元,辐射带动鄂托克旗120户养殖户,产羔率达到136.6%,提高了31.6个百分点,妊娠成活率达到99.5%,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两年建设20户1900亩玉米和苜蓿饲草料基地,羔羊短期育肥每只羔羊净利润平均达251元。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绒山羊绒肉产量和养殖户收入,建立了“少养精养”绿色高效养殖模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途径。

优化配置助力发展现代牧业

项目课题“绒山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累计调研21个合作社和787户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主产区绒山羊产业发展现状,从技术、资本、劳务等要素着手进行绒山羊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研究。

项目实施以来,以“1+4+10+N”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模式构建了绒山羊生产技术服务队4个,推广绒山羊生产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试验社10个,培育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示范性数字化牧场38户,建立了“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数字化发展。同时,形成以“党支部+国有企业+合作社+示范户”的联动发展模式,以羊绒“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为依托,推进羊绒产业运行方式、投资方式、技术模式和营销模式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牧民主体、产业化运营”的协调发展机制。现代牧业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

“向科学要收益,向技术要发展。”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孙海洲副院长说,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减成本、增产能、保生态,扩大收益的同时,保住牧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全程可控、精准饲养、追求品质,发展现代牧业,建设智慧牧场。通过精准选育、高效繁殖、营养调控、羊绒品质监测分析、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等科研项目协同研究、集成转化应用, 科技兴蒙-鄂尔多斯市绒山羊良种选育与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让鄂托克旗牧民心中的向往变成了现实的模样,科技之光让农牧民的生活喜洋洋。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13586304479

0.0288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