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产业:品牌缺失成为致命伤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08 点击:1047 字体:

近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商会、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南京市政府等共同主办的中国羊绒主流品牌峰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边振瑚在会上表示,希望通过举办中国羊绒主流品牌峰会,为企业搭建平台,加强羊绒知名品牌企业同经销企业高层管理人士的交流,共同探索羊绒品牌创建、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探讨羊绒产业品牌发展的普遍规律。

  产品价值被严重低估记者了解到,我国羊绒资源在全球居垄断地位,羊绒产量占全球75%以上,其中优质山羊绒占全球90%以上,出口量占全球80%以上。世界羊绒消费市场有3/4以上的商品是产自中国的。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羊绒产业体系。中国的2000多家羊绒企业实际控制了全球93%的羊绒原料。近千家规模不一的羊绒深加工企业,年羊绒衫生产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件。中国羊绒出口结构已从原料为主快速向羊绒制品转变,已完成了羊绒原料大国向羊绒制品生产大国的转变。

  维信羊绒集团董事长郝续宽表示,近年来,羊绒产业的生产规模在扩大,产品种类在增加,技术交流在加强,消费认知在提高,然而进入2008年,在全国物价呈上涨趋势的情况下,唯独作为“软黄金”的羊绒却在降价,羊绒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利润微薄甚至没有利润空间。据记者了解,去年中国出口羊绒衫平均价格仅30.58美元/件,折合人民币仅200多元。愈演愈烈的市场低端竞争导致羊绒衫出口价格持续走低。1996年我国每件羊绒衫出口价格达到37.89美元之后不断下滑,虽然2003年后出口单价有所回升,但表现始终不尽人意。今年在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胀的双重压力下,1至5月中国羊绒衫出口平均单价也仅32.5美元,未能恢复到1996年水平。中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并没有随着中国羊绒产业的发展而得到提升。

  “国外羊绒制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却能获得超过10倍的利润。其利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品牌效应。”郝续宽说。

  品牌缺失成为致命伤边振瑚表示,中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不能同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羊绒产品缺乏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资源。

  目前在国际市场相当一部分中国羊绒产品还只能徘徊于低端,高端市场虽不乏中国制造的羊绒制品,但鲜见中国品牌。中国出口的羊绒制品大部分以“贴牌生产”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真正挂中国品牌的不及10%。我国羊绒企业只能为国外生产企业、贸易商和品牌商做贴牌加工,附加值低,缺乏主导权。而国外销售商一旦贴上自己的牌子,这些虽产自中国的羊绒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确能达到出口价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中国羊绒产业实际成为国外企业原料和产品的加工“车间”。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13586304479

0.038119s